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如何解读?
我平时经常消费,但不太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底保护了我们哪些权益。比如遇到商家虚假宣传、质量问题这些情况,我该怎么依据这个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呢?想了解下这部法律具体该怎么解读。
展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而制定的法律。下面我们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解读这部法律。 首先,明确了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监督权等九项权利。安全权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知情权则是说消费者有权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比如购买食品时,有权知道其成分、保质期等信息。 其次,规定了经营者的义务。经营者要保证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要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等。如果商家以次充好、虚假标价等,就违反了其应尽的义务。 再者,在争议解决方面,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害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承担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权益保护体系,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有法可依。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