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期间怎么起诉?


在工伤赔偿期间,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就赔偿事宜产生分歧,劳动者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来维护自身权益的。 首先要知道,工伤赔偿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范畴。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解决劳动争议有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四条明确,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也指出,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具体到起诉流程,第一步通常是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向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请求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相应工伤赔偿款项。比如要准备好工伤认定证书,这能证明你确实属于工伤;医疗诊断证明,用来表明受伤情况;还有工资单据等,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资料,能支撑自己的诉求。 要是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满意,或者仲裁裁决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得到执行,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提起诉讼时,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会在7日内通知原告立案受理。之后法院会进行调查、准备开庭等工作,最后开庭审理并依法作出判决 。 如果对一审判决有异议,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上诉法庭提起上诉,二审判决即为最后判决,自送达时分开始适用法律效力。 总之,工伤赔偿期间起诉需要遵循法定程序,准备好相关证据,以保障自己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关概念: 劳动争议仲裁: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纠纷后,由专门的仲裁机构来进行裁决的一种方式。 管辖权:指的是哪个法院有权受理这个案件,不同类型案件、不同地区都有相应规定来确定管辖权。 上诉:是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重新审理的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