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的办理流程是什么?


遗产继承的办理流程如下: 首先是确定遗产范围。这一步就是要把被继承人留下来的合法财产都找出来,像房产、车辆、存款、股权,还有知识产权这些都可能是遗产。但要注意区分,比如夫妻共同财产,得先把属于被继承人的那一份分出来。打个比方,如果房子是夫妻共同买的,那就先划分出一半是被继承人的,这一半才是遗产。 接着确定继承人。如果被继承人在生前立了遗嘱,那就按照遗嘱来确定谁是继承人。遗嘱得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比如自书遗嘱,就得是被继承人自己亲手写的,还要签上名字,写清楚日期。要是没有遗嘱,那就按照法定继承顺序来,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然后部分情况需要办理继承公证。继承人带上身份证、户口簿、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遗产证明这些材料,到公证处去办理。公证员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会出具公证书。不过现在有些情况不一定要办理公证,比如遗嘱继承或遗赠时,如果相关部门要求提供遗嘱等材料能证明继承关系,也可以不做公证。 最后是办理财产过户或支取手续。不同类型的财产办理方式不一样。要是继承房产,继承人凭继承公证书(如果需要的话)到房产管理部门去办理过户登记;要是银行存款,就凭公证书到银行去支取。 相关法律依据是《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 相关概念: 法定继承:就是在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的情况下,法律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的遗产分配顺序来进行继承。 遗嘱继承: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指定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来继承自己的遗产。 遗赠:被继承人生前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赠送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人。 遗赠扶养协议:被继承人跟扶养人签订协议,由扶养人负责被继承人的生养死葬,等被继承人去世后,他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就归扶养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