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途中出车祸算工伤吗?如何赔偿?


下班途中出车祸是否算工伤,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如果在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在下班回家路上遭遇车祸,只要不是自己承担主要责任,比如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那就可以被认定为工伤。这是法律为了保障职工在上下班途中的合理权益。 要是自己在车祸中承担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那就不能认定为工伤了。例如,自己闯红灯被正常行驶车辆撞了,这种自己负主要责任的情况就不符合工伤认定条件。 接下来讲讲赔偿的问题。 如果被认定为工伤,赔偿项目有不少。一是医疗费用,工伤治疗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二是停工留薪期工资,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还有伤残赔偿,如果构成伤残,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不同。比如一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 ;二级伤残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25个月本人工资,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85% 。随着伤残等级降低,补助金月数减少,津贴比例也相应降低。 报工伤保险流程方面,事故发生时,用人单位应立即将受伤职工送往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救治,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护好事故现场,收集相关证据。申报阶段,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提交的材料以及调查核实情况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经认定为工伤的,受伤职工可依据认定结果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相关概念: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停工留薪期:是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的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