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占用公摊面积起诉是否有用?


邻居占用公摊面积起诉通常是有用的。下面从法律依据、起诉的作用等方面来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公摊面积的概念。公摊面积是指由整栋楼的产权人共同所有的整栋楼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比如楼梯间、电梯井等,这些面积是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并非某一个业主可以私自占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相关行为应当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执行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管理措施,业主应当依法予以配合。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对任意弃置垃圾、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违反规定饲养动物、违章搭建、侵占通道、拒付物业费等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依照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请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业主或者其他行为人拒不履行相关义务的,有关当事人可以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或者投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邻居占用公摊面积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业主对共有部分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当您起诉邻居占用公摊面积时,法院会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如果证据充分,法院通常会支持您的诉求,判决邻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也就是说,通过起诉,您有可能让邻居将占用的公摊面积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保障全体业主对公摊面积的合法权益。此外,起诉还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促使邻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避免以后再次出现类似的侵权行为。 不过,在起诉时,您需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拍摄邻居占用公摊面积的照片、视频,提供物业关于公摊面积的说明等,以确保您的诉求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