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是按伤残等级划分吗


工伤赔偿是按伤残等级划分的。 首先来说说什么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认定,就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据法律规定,对职工因为事故伤害(或患有职业病)是不是工伤或者能不能视为工伤进行确认,这是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也是在相关争议中获得法律救济的保障。劳动能力鉴定呢,是劳动者因工负伤后,劳动鉴定机构按照国家鉴定标准,用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手段,对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进行综合评定,这是给予受伤害职工保险待遇的基础。 《工伤保险条例》明确规定了不同伤残等级对应的赔偿标准。伤残等级分为一至十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 比如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等;还会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等。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由此可见,伤残等级不同,赔偿项目和赔偿金额都有很大差别,总体来说伤残等级越高,赔偿金额通常越大。 相关概念: 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授权,对于职工因为事故伤害(或患有职业病)而导致的工伤或者视为工伤的性质进行定性的行政确认过程。 劳动能力鉴定:当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因工负伤后,劳动鉴定机构会根据国家制定的鉴定标准,运用相关的政策以及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工伤职工的伤残程度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进行全面的综合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