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开庭有哪些说话技巧?


劳动仲裁开庭时,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对维护自身权益至关重要。以下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实用技巧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要做到说话清晰有条理。清晰表达是指在陈述事情时,避免模糊和歧义,让仲裁员能轻松理解您的诉求和理由。有条理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的重要程度来讲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在阐述过程中,若涉及时间相关的关键信息,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能准确说明仲裁申请未超过时效,确保您的诉求能被受理。 其次,要客观真实地陈述事实。客观真实就是不夸大、不缩小事实,只讲实际发生的情况。法律强调以事实为依据,只有如实陈述,您的主张才可能得到支持。比如在工资争议案件中,要如实说明您的工资构成、发放情况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实陈述工资发放事实,才能判断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再者,语言要文明礼貌。在仲裁庭上,保持冷静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您对用人单位存在不满,也不能使用侮辱、攻击性的语言。尊重仲裁员和对方当事人,能展现您的良好素养,也有助于仲裁庭的正常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文明礼貌的交流更符合公正、和谐解决争议的原则。 另外,要紧扣争议焦点发言。争议焦点是仲裁庭审理的核心问题,您的发言应围绕这些焦点展开,避免说一些与案件无关的话题。比如在加班费争议中,关键焦点就是加班事实是否存在以及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围绕这些焦点提供证据和说明,能提高您的胜诉几率。 最后,善于倾听并适时回应。在对方陈述时,认真倾听,抓住对方陈述中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回应和反驳。但回应要合理合法,不能随意打断对方发言。这样既能展示您对案件的关注和理解,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