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开庭时企业应该怎么说话?


在劳动仲裁开庭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首先,要秉持真实、求实的原则。这意味着企业所陈述的内容必须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不能编造或歪曲实际情况。例如,关于员工的工作表现、考勤记录等,都要有真实的依据。因为仲裁机构是依据事实来判断是非的,如果企业提供虚假信息,不仅可能导致仲裁结果对自己不利,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其次,从有利于自我权益保护的立场出发。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诉求,针对员工提出的仲裁请求,逐一进行回应和反驳。比如,如果员工主张加班工资,但企业有证据证明员工并未加班,那么企业就应当清晰地说明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作安排记录等。同时,对于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如商业秘密保护、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等,也要在陈述中予以强调。 再者,陈述内容应依据个案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灵活调整。不同的劳动争议案件有不同的特点和焦点问题,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组织语言。例如,在涉及劳动合同解除的案件中,企业需要说明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和依据,如员工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表现不符合要求等;而在涉及工资支付的案件中,企业则需要说明工资的计算方式、支付情况等。 另外,要按照仲裁庭的流程安排来讲话。在轮到企业陈述时,要清晰、有条理地陈述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以及提供的证据的基本内容。例如,可以先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经过,然后重点阐述企业的观点和证据,最后总结陈述企业的诉求。 最后,在整个陈述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礼貌性。避免使用攻击性或侮辱性的语言,以免影响仲裁庭对企业的印象。同时,要尊重仲裁庭的裁决,即使对仲裁结果不满意,也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上诉。 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规定了劳动仲裁的程序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企业在仲裁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