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具有哪些属性?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双重属性。 首先是土地的资源属性: - 有限性:土地总量是有限的,地球表层、陆地以及一个国家的土地总面积都是固定的,不会因市场需求而增加。这是因为土地是自然产物,并非劳动可以随意创造。比如我国陆地面积是固定的,不会凭空出现更多土地。《土地管理法》也强调了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就是基于其有限性。 - 区域性:土地空间分布有地域差异,这是由水热条件的地带性规律和地质、地貌的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形成的。而且土地位置固定,其利用与周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关。例如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不同,适合的农作物也不同。 - 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人类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土地,各产业、社会各部门以及改善生活都需要土地资源。同一块土地用途多样,可作为耕地、住宅用地等,不过用途改变需投资且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限制。 - 不可替代性:土地有独特的养育和仓储功能。它养育了动植物和人类,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等;还为矿产资源提供仓储场所,这种特殊功能使其不可替代。 其次是土地的资产属性:人们利用土地挖掘其潜力,生产的产品能用于交换获取经济收益,体现了经济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权属(所有权或使用权)可作为特殊商品进入市场,但具体权利由法律规定,需通过土地登记确认产权并保护产权人利益。此外,土地的经济属性还通过土地利用性、供给稀缺性、报酬递减性等方面表现出来。 相关概念: 有限性:指土地总量的固定性,不可随意增减。 区域性:土地空间分布和利用受地域因素影响呈现出差异的特性。 需求和用途的多样性:土地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多方面被需求且有多种使用方式的特性。 不可替代性:土地因其独特功能无法被其他事物取代的特性。 资产属性:土地能带来经济收益且权属可进入市场交易的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