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工伤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材料和手续?


申请工伤劳动仲裁,是劳动者在遭遇工伤后,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等问题无法协商一致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方式。以下为你详细介绍所需的材料和手续。 所需材料方面,首先是劳动仲裁申请书。这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基本文件,要写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还要清晰阐述仲裁请求,也就是你希望通过仲裁达到什么目的,像要求支付工伤赔偿款的具体金额等,同时要说明事实和理由,讲清楚工伤发生的经过以及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情况。 身份证明材料也必不可少。劳动者要提交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你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渠道查询打印,它能明确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是关键。劳动合同是最直接的证明,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如银行工资流水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也可以作为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因为只有先确定存在劳动关系,才谈得上工伤赔偿等后续问题。 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证明工伤情况和伤残程度的重要文件。工伤认定决定书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出具的,确认你所受伤害属于工伤的文件;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则是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评定你工伤伤残等级的文件,它们是计算工伤赔偿数额的重要依据。 关于手续,第一步是申请。你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上述准备好的材料。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决定受理,会通知你并将申请书副本送达用人单位;如果不受理,也会说明理由。 受理后,仲裁委员会会安排开庭时间,并提前5日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 开庭时,先由仲裁员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仲裁庭纪律等。然后进入庭审调查阶段,双方当事人陈述事实、提供证据,仲裁员会对证据进行质证和审查。接着是辩论阶段,双方就争议焦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最后仲裁庭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会制作调解书,双方签字后生效;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及时作出裁决,一般会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5日。 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其中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程序等内容;《工伤保险条例》则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这些法律法规为工伤劳动仲裁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