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不能一般是指什么?
我之前打赢了官司,申请强制执行后,法院说这属于执行不能。我不太明白执行不能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说我的钱就拿不回来了吗?我想知道执行不能具体的定义和相关情况。
展开


执行不能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情况。简单来说,执行不能就是指在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虽有财产但无法变现,从而导致申请执行人的权益暂时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执行不能与执行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执行难主要是指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被执行人故意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等),法院执行工作面临阻碍,难以顺利实现申请执行人的权益。而执行不能是因为客观上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并非是法院执行不力。 从法律角度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已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被执行人报告财产;(二)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三)已穷尽财产调查措施,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 (四)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已超过三个月;(五)被执行人下落不明的,已依法予以查找;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妨害执行的,已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已依法启动刑事责任追究程序。这里所说的“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发现的财产不能处置”就是执行不能的一种典型体现。 当遇到执行不能的情况时,法院一般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这并不意味着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就完全没了希望。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执行人可以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此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申请执行人还可能通过司法救助等途径获得一定的补偿。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