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失能和执行不能有什么区别?
我有个案子到执行阶段了,听说有执行失能和执行不能的情况。我不太明白这俩到底啥意思,想知道它们之间有啥区别,对我的案子执行会有啥影响,心里好有个底。
展开


执行失能和执行不能是在司法执行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概念。 执行失能主要是指执行机关或者执行人员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有效履行执行职责的一种状态。从主观方面来说,可能是执行人员存在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不当行为,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推动执行程序的进行。比如明明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但没有及时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从客观方面来看,可能是执行机关面临人员不足、执行手段有限等情况,从而影响了执行工作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对执行人员的职责和执行程序进行了规范,如果执行人员违反这些规定,就可能构成执行失能。 执行不能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虽然有财产但无法通过法定执行措施变现,导致执行目的无法实现的情况。比如被执行人是一个破产企业,其资产已经不足以偿还所有债务,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财产且难以查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中明确了执行不能的相关情形和处理方式。当出现执行不能时,法院可能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但一旦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申请人可以随时申请恢复执行。 简单来说,执行失能侧重于执行主体的问题,而执行不能侧重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问题。它们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和对当事人权益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