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的履行治愈规则是什么?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看到了履行治愈规则这个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规定的,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能不能举些例子说明一下呢?感觉这个概念有点抽象,希望能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履行治愈规则是民法典中的一个重要法律概念。简单来说,它指的是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虽然合同的形式或程序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如果当事人通过实际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对方也接受了这种履行,那么就可以认为合同已经成立。


比如,在一些交易中,双方原本约定要签订书面合同,但还没来得及签,一方就开始按照约定交付货物,另一方也接收并使用了这些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书面合同没签,但依据履行治愈规则,合同依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这就是履行治愈规则的法律依据。


履行治愈规则的意义在于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和交易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交易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全按照法定或约定的形式来订立合同,但双方已经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履行合同的意愿和行为。此时,如果仅仅因为形式上的瑕疵就否定合同的成立,可能会破坏交易的稳定性和公平性,不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因此,履行治愈规则在平衡合同形式要求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履行治愈原则在《民法典》里是第几条?

我在处理一些合同事务时,听说了履行治愈原则,但不清楚它在《民法典》里的具体位置。我想准确知道相关法条,以便在遇到合同问题时能更好地依据法律维护权益,所以想问下履行治愈原则在《民法典》是第几条。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看到了公序良俗原则,不太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具体是怎么规定的?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解释。

民法典中关于代为求偿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些涉及债务和赔偿的事情时,听说了代为求偿这个概念。我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代为求偿具体是怎么规定的,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有哪些限制条件,我想了解一下这些内容,好让自己在实际情况中能更好地处理相关问题。

民法典中合同履行期限的效力该如何认定?

我最近签了一份合同,里面涉及到履行期限的问题,不太清楚这个履行期限在法律上到底有啥效力。比如在期限内、期限届满后分别会有啥影响,要是没约定履行期限又该怎么办,想了解下具体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许可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看到了“许可”这个词,不太明白它在民法典里到底是什么意思。想知道它具体是指什么,有哪些相关规定和应用场景。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解释一下,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民法典。

民法典中意思自治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意思自治’这个说法。我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意思自治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的,有什么限制没有,希望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的公序良俗原则内涵是什么?

我在学习民法典的时候,看到了公序良俗原则,但不太理解它具体是什么意思。想知道这个原则在法律里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又是怎么体现的,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可以帮助我理解,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民法典》中民事法律行为是怎样规定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民事法律行为这个概念。但我不太清楚在《民法典》里,民事法律行为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它有哪些规定和要求,会对我处理这些事务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想了解一下。

民法典是如何规定公序良俗原则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个公序良俗原则,但不太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民法典里关于这个原则是怎么规定的,它在实际的民事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哪些情况会涉及到这个原则呢?

民法典中有哪些告知义务条款?

我在处理一些法律事务时,听说民法典里有关于告知义务的条款,但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我想知道这些条款都涉及哪些方面,在实际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影响,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帮我解答一下。

民法典的时间效力是怎样的?

我遇到一些法律纠纷,涉及的事情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后。我不太清楚民法典的时间效力是怎么规定的,是对施行前的事情都适用,还是有其他规则呢?想了解一下这方面具体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的强制性规范有哪些?

我在学习民法典,想搞清楚里面的强制性规范具体是啥。我知道强制性规范就是必须遵守不能随便改的规定,但不太清楚民法典里到底有哪些。我自己看条文有点迷糊,所以想问问大家,希望能详细讲讲有哪些,最好能举些例子说明。

《民法典》中关于第三人履行是如何规定的?

我在做生意的时候,遇到了合同里涉及第三人履行的情况。和对方签合同,约定由第三方来履行合同里的一些义务。但现在第三方没履行好,我不太清楚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想了解《民法典》里对第三人履行到底是怎么规定的,我的权益该怎么保障。

《民法典》中的情势变更原则是怎么规定的?

我最近在研究合同相关的法律知识,看到了情势变更原则,但不是很理解。想知道在实际签订合同后,到底什么情况能适用这个原则,它在法律上是怎么具体规定的,以及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有啥影响,希望能详细了解下。

民法典溯及力有哪些规定?

我遇到个事儿,纠纷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但到现在还没解决。我不太清楚民法典对之前发生的事儿管不管用,也就是它的溯及力是怎么规定的,想了解下这方面内容,看看我这事儿适用啥法律。

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怎么解读?

我在处理一些合同相关的事情,听说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三条有相关规定,但我不太懂法律条文。想了解这条法律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实际的合同场景中是怎么应用的,能不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呢?

民法中恢复原状是什么原则?

我在学习民法的时候看到恢复原状这个说法,不太理解它在民法里到底算是什么原则。我想知道它的具体含义、适用场景,还有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民法典中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我在看民法典的时候,对于里面提到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里的作用不太理解。我想知道这些民事主体,像自然人、法人之类的,在具体的民事活动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民法典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怎样的?

我在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时,听说有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但不太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我想知道这个原则在民法典里是怎么规定的,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啥体现,对我们普通人有啥影响,希望懂的人能给讲讲。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想了解一下《民法典》规定了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感觉在生活里的民事活动中应该挺重要的,但是我不太清楚具体内容,想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