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确实无法深究该怎么办?
我遇到一个事儿,现在各方面证据都比较模糊,感觉事实很难去弄清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要是事实确实没办法深究了,会怎么处理呢?比如会不会就不继续调查了,还是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展开


在法律实践中,当事实确实无法深究时,法律有一系列相应的处理机制。首先要明白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证据规则”。证据规则就是规定了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作为证据,以及这些证据要怎么收集、怎么使用的规则。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审判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而这里的“事实”指的是通过证据能够证明的法律事实,并非绝对的客观事实。 当面临事实难以深究的情况,不同的法律程序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在刑事诉讼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有“疑罪从无”的原则。这意味着,如果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不能排除合理怀疑,那么就应当认定被告人无罪。例如,在一些案件中,虽然存在犯罪的嫌疑,但关键证据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法院就会按照疑罪从无原则作出无罪判决。 在民事诉讼中,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提出主张的一方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双方都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事实真相,法院会根据证明责任的分配来作出判决。如果负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无法提供充分证据,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比如甲起诉乙要求归还借款,但甲没有借条、转账记录等有力证据,那么甲就可能会因为无法证明借款事实而败诉。 此外,行政诉讼也有类似的证据规则。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如果在诉讼过程中,行政机关无法提供足够证据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法院会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该行政行为。总之,当事实无法深究时,法律通过这些规则来平衡各方利益,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公平。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