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物业?


在日常生活中,业主和物业之间常常会因为各种问题产生矛盾。当矛盾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时,业主可能会考虑通过法律途径,也就是起诉物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业主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起诉物业呢? 首先,物业服务不达标是常见的起诉情形。物业服务合同是物业和业主之间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如果物业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小区卫生状况差,垃圾清理不及时,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安保措施不完善,小区经常发生盗窃事件,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绿化养护不到位,小区内花草树木无人打理,影响小区美观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物业不履行合同义务,业主就有权起诉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其次,物业乱收费问题也可能引发业主起诉。物业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的收费标准和方式收取费用,如果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或者重复收费,就侵犯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对于物业的乱收费行为,业主可以起诉要求其退还多收的费用。 再者,物业侵害业主公共权益时,业主也可以起诉。小区的公共区域,如电梯广告收益、停车场收益等,这些收益应该归全体业主所有。如果物业未经业主同意,擅自将公共区域出租获利,或者将收益据为己有,就损害了业主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业主可以通过起诉要求物业返还公共收益。 此外,如果物业对业主进行不合理的管理和限制,比如限制业主车辆进入小区、停水停电等,影响了业主的正常生活,业主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四十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期限届满前,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生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物业应该依法依规进行管理,不能滥用权力侵犯业主的合法权益。 总之,当物业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或者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时,业主就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在起诉之前,业主最好先收集相关的证据,如照片、视频、书面通知等,以便在诉讼中更好地证明自己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