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强制措施的依据是什么?
我在经营一家小超市,最近发现有一批食品已经过期了。我知道要对这些过期食品采取措施,但不太清楚具体该依据什么来操作。我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对过期食品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展开


在我国,对于过期食品采取强制措施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处理过期食品问题的重要法律。该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食品经营者违反这一规定,生产经营了过期食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此法律条文,对相关食品、场所、设备等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等。 其次,《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也为对过期食品采取强制措施提供了程序性的依据。按照该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可以依法对涉案物品等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对于过期食品,监管部门在检查发现后,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避免过期食品继续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就可以依据此规定对其进行查封、扣押等操作。 此外,不同地区可能还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这些也可能成为对过期食品采取强制措施的补充依据。不过总体来说,都是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下,围绕保障食品安全这一核心目的来制定和实施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