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是工资计算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首先来了解应发工资,它指的是劳动者在提供了正常劳动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总和,这是还没有扣除任何款项之前的工资数额。一般来说,应发工资包含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等项目。计算公式为:应发工资 = 基本工资 + 奖金 + 津贴和补贴 + 加班加点工资 + 其他工资项目。例如,小李在一家公司工作,基本工资是 3000 元,这个月绩效奖金 500 元,交通津贴 200 元,并且加了两天班,加班工资是 300 元,那么小李这个月的应发工资就是 3000 + 500 + 200 + 300 = 4000 元。相关法律依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明确指出,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这六个部分组成。 而实发工资,是指劳动者实际拿到手的工资,它是在应发工资的基础上,扣除了一些必要的款项之后的金额。这些扣除项目通常包括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可能的扣款,比如迟到早退的罚款等。实发工资的计算公式为: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 - 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 - 个人所得税 - 其他扣款。接着上面小李的例子,如果小李需要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200 元,住房公积金个人部分 100 元,个人所得税 30 元,没有其他扣款,那么小李这个月的实发工资就是 4000 - 200 - 100 - 30 = 3670 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这里的工资通常指的就是实发工资,强调了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实发工资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