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代理词的辩护点有哪些?


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代理词的辩护点有多个方面。 首先,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如果对劳动关系是否存在有争议,要查看是否有劳动合同、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能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其次,工资福利方面。比如工资标准,要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条、银行工资流水等来确定。对于加班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需看其是否有证据证明存在加班事实,以及用人单位的加班审批制度等。像《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就对工资支付的项目、标准、形式等做了规定。 再者,合同解除与终止问题。如果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要审查是否符合法定解除条件,比如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等情形,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等。若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存在过错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如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用人单位需查看自身是否确实存在这些情况,参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另外,程序问题也可作为辩护点。比如劳动仲裁或诉讼的时效问题,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效内主张权利,超过时效可能会面临不利后果。 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认定:是指劳动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证据,确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方面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 加班工资: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 法定解除条件:是指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 时效: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