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只按照房本进行吗


拆迁补偿并不只按房本。 首先,一般情况下,房产证上记载的面积是拆迁补偿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房产证是房屋产权的法定凭证,上面登记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房屋建成后经相关部门验收,符合规定才会办理房产证,其记载的建筑面积通常作为补偿面积的基础 。例如,在很多城市的拆迁项目中,会按照房产证上的面积来计算房屋价值补偿。 不过,拆迁补偿不局限于此。在实际拆迁项目里,有些情况会考虑实际面积。如果没有房产证,但能提供有关部门批文申请时的面积记载,也可作为补偿依据。比如一些历史遗留原因未办理房产证,但有合法建房审批手续的房屋,会按审批面积补偿。 另外,补偿方式也不只是看面积。有的项目会结合人口因素,尤其是回迁安置项目。像同一户籍家庭人口可申购一定面积的安置房屋,已婚且达到法定育龄夫妇尚未生育子女的可能按3人核定等,不同地区政策不同。 法律依据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收土地应当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征收土地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这说明拆迁补偿要综合多种因素,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总之,遇到拆迁,一定要去了解当地具体的拆迁政策,以便清楚自己能获得怎样的补偿。 相关概念: 房产证:是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即《房屋所有权证》,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 拆迁补偿:是指对被征收的国有土地上建筑物进行的补偿,包括房屋价值、土地使用权、地上附着物等多方面的补偿。 区片综合地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制定公布,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土地资源条件、土地产值、土地区位、土地供求关系、人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用于确定征收农用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