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与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哪些区别?
最近在处理一些文件,有的叫协议,有的叫合同,我不太清楚它们在法律效力上到底有啥不一样。想知道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签协议和签合同,哪种保障力度更大,万一出现纠纷,两者处理起来有啥差别,希望能详细了解一下。
展开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协议与合同在法律效力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有关该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适用本编规定。这表明,从法律定义来讲,合同就是一种特殊的协议 。 只要协议或者合同是基于双方平等、自愿、公平的基础上,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它们都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当事人都有法律约束力。 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协议和合同本质相同,但合同通常具有相对明确、详细、具体的条款,并会规定违约责任。例如一份买卖合同,会详细约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包括货物规格、价格、交付时间、违约责任等。而协议可能相对简单、概括、原则一些,不涉及违约责任,不过这并不影响其法律效力。 当出现纠纷时,无论是协议还是合同,只要是合法有效的,都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双方可以依据其中的约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比如买卖东西、租赁房屋,这些行为在法律上就形成了民事法律关系。 意思表示:简单说就是把自己内心想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想法表达出来。比如你跟别人说要租他的房子,这就是一个意思表示。 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就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公共秩序和基本的道德准则。比如合同里约定违法犯罪的内容,就违反了公序良俗。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