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跟劳务合同有什么区别?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法律性质方面**: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范畴。比如,你在一家公司上班,签订劳动合同后,你就成为公司的一员,受劳动法保护。而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范畴。例如,你为某公司临时提供一项翻译服务,签订的劳务合同就受民法等相关法律调整。 **合同主体要求方面**: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另一方是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自然人。劳务合同的主体则较为宽泛,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没有特殊要求。比如,两个自然人之间可以签订劳务合同,一方为另一方提供家政服务。 **合同主体的地位方面**: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的关系具有从属性。劳动者需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支配。而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以自己的名义分别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某作家为出版社撰写稿件,签订劳务合同,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和创作方式,不受出版社过多干涉。 **承担劳动风险责任的主体方面**: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在劳动关系确立后具有隶属关系,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组织、支配,因此在提供劳动过程中的风险责任须由用人单位承担。例如,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应的工伤赔偿责任。劳务合同中,提供劳务者自己承担劳动过程中的风险。比如,某人承揽了一项装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受伤,一般由其自己承担损失。 **支付劳动报酬的形式方面**: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具有分配性质,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不完全和不直接随市场供求情况变动,通常有较为固定的支付周期和支付标准,如按月发放工资。劳务合同的报酬则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和双方的约定,支付方式较为灵活,可能是一次性支付,也可能按阶段支付。 **纠纷的处理方式方面**:劳动合同纠纷发生后,应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而劳务合同纠纷则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