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具体有哪些区别呢?能否举例说明?


劳务合同和劳动合同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一、法律性质**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范畴。例如,小明在一家工厂上班,与工厂签订劳动合同,他就成为工厂的一员,受劳动法保护,工厂要按照劳动法规定为他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等。劳务合同是建立民事、经济法律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范畴。比如,小李为一家公司提供临时的翻译服务,双方签订劳务合同,这就是一种民事上的服务关系。 **二、合同主体** 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像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例如,小红与一家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她是劳动者,企业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的主体既可以都是公民,也可以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例如,某公司请另一家公司为其设计宣传海报,双方签订劳务合同,主体都是法人。 **三、主体地位** 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二者关系具有从属性。例如,小张在单位上班,要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单位的管理。劳务合同的主体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例如,小王为一家店铺装修,按约定完成装修任务即可,店铺方不能对其进行类似单位对员工的管理。 **四、合同内容**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例如,建筑公司要为在工地工作的员工提供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劳务合同无须规定这方面内容。比如,小赵为某家庭提供家政服务,就不存在劳动保护用品的相关约定。 **五、报酬原则** 在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劳动福利待遇等,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例如,在工厂工作的工人,根据其生产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获得相应工资及福利。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原则支付。例如,某人帮人搬运货物,按搬运的工作量收取相应报酬,没有额外福利等。 **六、纠纷处理** 劳动合同发生争议时,必须经仲裁前置程序后,司法机关才能介入。例如,员工与单位因工资问题发生争议,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合同发生争议时,法院可直接受理。例如,双方因劳务报酬支付问题产生纠纷,可直接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