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签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 **法律性质**:劳动合同确立的是劳动关系,属于劳动法范畴。例如,张三在一家工厂上班,与工厂签订劳动合同,这种雇佣关系就受劳动法调整。劳务合同建立的是民事、经济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经济法范畴。比如李四为一家公司临时提供翻译服务,双方签订劳务合同,这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合同主体**:劳动合同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像王五在某企业长期任职,王五是劳动者,企业是用人单位。劳务合同主体可以都是公民、都是法人,或者是公民与法人。例如,赵六是自由职业者,为另一个个体工商户提供设计服务,双方构成劳务关系。 **主体地位**: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一员,二者关系具有从属性。例如,单位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员工需服从。劳务合同主体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双方始终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各自履行合同义务。比如,一个作家为出版社撰写稿件,出版社不能干涉作家的创作过程,只要按照约定交付稿件即可。 **合同内容**: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要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用品。例如,建筑公司要为工人提供安全帽、安全绳等防护用品。劳务合同则无须规定这方面内容。 **报酬原则**: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按劳动数量、质量及国家规定给付报酬和福利待遇,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例如,工厂工人根据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获得工资,还有社保等福利。劳务合同中,劳务价格按等价有偿原则支付。比如,某人帮人搬家,完成工作后按事先约定获得报酬,不存在福利等。 **法律保护与后果**:劳动合同受劳动法规保护,涉及强制社会保险、工伤、加班、经济补偿金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可能承担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能被责令支付赔偿金等。劳务合同只受民事法律规范保护,违反劳务合同一般只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纠纷处理方式**:劳动合同纠纷需先到劳动机关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可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例如,员工因加班工资问题与单位产生纠纷,要先申请劳动仲裁。劳务合同纠纷可诉讼,也可经双方协商解决。比如,双方因劳务报酬产生争议,可以直接协商或者向法院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