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行政行为是否有行政效力?
我遇到一个行政行为,感觉它有明显的违法情况,应该属于无效行政行为。但相关部门却还说这个行为有行政效力,要求我执行。我不太明白,无效的行政行为到底有没有行政效力呢?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展开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无效行政行为的概念。无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行为存在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自始不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也就是说,这种行为从做出的那一刻起,就不应该被视为具有合法的效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有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或者没有依据等重大且明显违法情形,原告申请确认行政行为无效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无效。这一规定明确了无效行政行为的判定标准。 从法律原理上来说,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行政效力。因为行政行为的效力来源于其合法性和正当性。而无效行政行为存在重大且明显的违法问题,已经违背了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基本要求。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根本没有执法权的组织做出了一个所谓的行政处罚决定,这就是典型的实施主体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无效行政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当事人不需要遵守,也不需要执行。因为它自始就是无效的,不产生任何约束当事人的行政效力。 此外,对于无效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经法定程序确认该行政行为无效,那么基于该无效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一切后果都应该恢复到行为做出之前的状态。比如,因无效行政行为被错误扣押的财产,应该及时返还给当事人。所以,无效行政行为是不具有行政效力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