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书的格式是怎样的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书并没有固定的、唯一的格式,但一般来说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标题,直接写明“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书”,让人一眼就能知道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 接着是当事人信息,要详细列出原用人单位(甲方)、新用人单位(乙方)以及劳动者(丙方)的基本信息,比如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劳动者姓名、身份证号等,明确协议涉及的各方主体。 然后是引言部分,说明甲乙丙三方基于什么原因,就原劳动合同主体变更事宜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例如“甲乙丙三方经平等自愿协商,就劳动合同主体变更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核心的协议条款部分:一是明确主体变更的具体内容,比如自什么时间起,新用人单位取代原用人单位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主体;二是权利义务的转移,新用人单位承接原用人单位在原劳动合同中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基本保持不变(当然有协商变更的情况除外);三是关于工作年限的确认,通常会写明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到在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中;四是如有对劳动合同其他内容的变更,像工作岗位、工作地点、薪酬等,也要在这部分详细列出。 再就是关于协议的生效和份数等附则内容,例如说明协议自各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几份,各方各执几份等。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七十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条款。劳动合同主体变更协议书作为一种合同,也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的合同要素要求。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也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变更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确保变更过程是基于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相关概念: 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原来的用人单位或劳动者一方发生变化,由新的主体取代原主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工作年限合并计算:就是把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累计计算到在新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里,在涉及经济补偿、年假等权益时,按照合并后的工作年限来确定劳动者应享受的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