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是工伤单位要如何赔偿?


如果员工不是工伤,单位的赔偿情况要分不同情形来看。 首先,如果受伤是由第三方导致的,那么员工应该向第三方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存在过错的话,通常是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不过在职工治疗期间,在法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支付病假工资;医疗费用按照医疗保险的规定办理 。 其次,如果是非工伤死亡,赔偿项目包括丧葬费、一次性救济金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丧葬费一般是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个月;一次性救济金根据供养直系亲属人数而定,1人是死者本人工资6个月,2人是9个月,3人或以上是12个月 。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按企业所在地分为5类,分别是180元、170元、150元、140元、130元,并且如果是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职工遗属、职工遗属为孤寡一人,或者兼有这两种情况的,补助标准还有相应提高。相关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 另外,如果单位存在一些过错,比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或未缴纳相应的保险,那么员工有权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若单位未能给予合理赔偿,员工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向劳动仲裁部门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非工伤赔偿过程中,如果对赔偿有争议,常见的处理方式有协商、申请劳动仲裁以及提起诉讼。协商相对快速,但仲裁和诉讼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考虑赔偿金额大小、证据充分程度以及双方协商意愿等因素。 相关概念: 法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人身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的生命、健康、身体受到不法侵害,造成伤害、残疾、死亡及精神损害,要求赔偿义务人以财产进行赔偿的侵权法律制度。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