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该怎么做账?


社保做账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进行。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社保做账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些基本概念。社保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企业和员工需要按照规定的比例共同缴纳。在财务处理上,主要涉及到“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 社保做账通常分为两个主要步骤,即计提社保和缴纳社保。计提社保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按照规定计算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并将其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负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具体分录如下: 1. 计提企业承担的社保部分: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根据员工所属部门)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企业部分) 这里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是根据员工所在的不同部门来确定的。比如管理人员的社保计入管理费用,销售人员的社保计入销售费用,生产人员的社保计入制造费用。 2. 缴纳社保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企业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贷:银行存款 其中,“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是企业代扣代缴员工个人应承担的社保费用。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会从员工工资中扣除这部分费用,先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等实际缴纳社保时再冲减。 3. 发放工资时扣除个人社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 银行存款 在这个分录中,“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减少,是因为扣除了员工个人应承担的社保费用,同时“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则是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 总之,社保做账需要准确记录企业和员工各自承担的社保费用,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通过正确的账务处理,能够清晰反映企业的社保成本和员工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