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请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是劳动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申请流程及相关要点。 首先,明确劳动仲裁受理范围。劳动仲裁主要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比如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这些争议都属于劳动仲裁的受案范围。 其次,要确定管辖的仲裁委员会。一般来说,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如果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然后,准备仲裁申请材料。您需要撰写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同时,要准备好能够证明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支持您仲裁请求的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 接着,提交申请。将准备好的仲裁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一式三份,递交给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之后,进入仲裁审理阶段。仲裁庭会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在仲裁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进行调解或者作出裁决。 最后,仲裁结果执行。如果您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