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怎样避免医患纠纷?


急诊科要避免医患纠纷,可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着手,同时这些做法也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首先,做好告知义务至关重要。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在急诊科,患者病情往往紧急且复杂,医生要及时、清晰地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患者当前的病情状况,比如患者得了什么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如何。同时,要解释清楚准备采取的治疗措施,像为什么要用这种药、做这个检查的目的是什么等。还要告知可能存在的医疗风险,例如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这样能让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纠纷。 其次,严格遵循诊疗规范进行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病历等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在急诊科,医生要按照既定的诊疗流程和规范来诊断和治疗患者。比如遇到胸痛患者,要按照胸痛的诊疗指南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不能漏诊或误诊。同时,要认真、准确地书写病历,记录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等信息,这不仅是医疗过程的记录,也是在发生纠纷时的重要证据。 再者,加强医患沟通也不容忽视。良好的沟通能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医生要耐心倾听患者和家属的诉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安慰。当患者或家属对治疗有疑问时,要以温和、专业的态度进行解答。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保持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让他们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虽然目前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直接规定医患沟通的方式,但从减少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注重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机构要确保急救设备的完好和药品的充足供应。依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疗风险管理,完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控措施。在急诊科,要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设备能正常使用。同时,要合理储备药品,避免因药品短缺影响患者的治疗。这样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因设备和药品问题引发的医患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