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被忽悠交买房定金该如何处理?


如果老年人被忽悠交了买房定金,可以参考以下办法来处理: 首先,可以尝试与相关方协商。也就是和卖房者心平气和地沟通,说明老人是在被忽悠的情况下交的定金,要求对方退还定金 。很多时候,通过友好协商能够解决问题。 要是协商不成,接下来可以考虑申请调解。可以向相关的调解机构,比如消费者协会、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等寻求帮助。这些机构会从中斡旋,促使双方达成一个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向法院提供老人被忽悠的相关证据,比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证人证言等,来证明老人交定金并非出自真实意愿。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和判决。 另外,如果发现这种忽悠老人交定金的行为涉嫌刑事犯罪,例如构成诈骗罪,那么应该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这里涉及到定金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所以,如果是卖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老人有权要求双倍返还定金;要是因为老人自身原因不履行约定,那就可能无权请求返还定金。 相关概念: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替代物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在购房中,就是买方预先支付的款项,用来保证后续购房行为的进行 。 欺诈:一方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作出意思表示 。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在老人被忽悠交定金的情况中,如果存在欺诈等可撤销情形,老人或其家属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购房合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