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拆迁该如何应对?


在面对征地拆迁时,有以下几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要有“证据意识”。证据对于依法维权至关重要,掌握充分、可靠的证据是胜诉的保证,也会使自己在谈判中处于有利位置。在整个征收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和收集一切能够证明实施情况的相关证据,比如双方签订的一些协议,有时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照相、公证的方式收集证据。 其次,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这往往是收集维权证据的第一步。目前信息公开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其对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时间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按《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一般应由省级政府批准,想知道征地是否合法,应首先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征地批文的信息公开,如果没有批文,那征收肯定违法。 再者,了解拆迁补偿纠纷中需要收集的证据类型。比如被拆除房屋的所有权证;证明被拆除房屋的结构、性质(住宅、办公或商用)、建筑面积等证据;当被拆迁房屋所有权证上记载的所有人与主张权利的被拆迁人不同时,需提交证明被拆迁人对于被拆迁房屋享有接受补偿安置权利的证据(包括亲属关系证明、继承权公证书、放弃权利声明等);证明房屋被拆除时间的证据。 另外,农民在土地维权中要做到理智清醒,依法办事。面对非法征地拆迁,不要冲动行事,以免遭到陷害。同时,要警惕一些常见陷阱,比如签空白协议、先搬迁后补偿等情况。签补偿协议时,协议上必须盖有拆迁方公章,要细心看完所有补偿条例,在无疑问的情况下再签,并且留存原件。要遵循“先补偿、后搬迁”原则,约定好补偿的给付期限。 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了被拆迁人诸多权利,如知情权、参与权、申辩权、监督权等。被拆迁人有权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与程序,就补偿方案提出意见与建议,在评估结果有异议时申请复核及专家鉴定,监督拆迁工作的合法性与公正执行。 如果自身对相关法律和流程不熟悉,建议委托专业律师。专业律师除了能熟练运用相关法律知识之外,还拥有丰富的诉讼、谈判经验,能够准确找到案件焦点问题,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证据意识:就是要意识到证据在维护自身权益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去收集、保留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政府信息公开:指政府部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将一些政务信息向社会公众或特定个人公开,方便公众了解相关情况,监督政府工作。 先补偿、后搬迁:这是法律规定的征地拆迁原则,意思是在拆迁之前,拆迁方必须先对被拆迁人进行合理补偿,被拆迁人得到补偿后再进行搬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