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后如何判定肇事逃逸?
我之前开车的时候和别人撞车了,当时有点慌,就开车离开了现场。现在很担心这会不会被判定为肇事逃逸,想了解一下法律上对于撞车后肇事逃逸是怎么判定的,有哪些具体情况会被认定呢?
展开


肇事逃逸,通俗来讲,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撞车后肇事逃逸的判定。 从主观方面来看,逃逸者必须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如果当事人是因为害怕被现场群众殴打等其他非逃避法律责任的原因而暂时离开现场,之后又主动归案的,一般不认定为肇事逃逸。例如,张三撞车后,现场有一群人情绪激动要围殴他,他为了自身安全先离开,随后马上到交警部门说明情况,这种情况通常不属于肇事逃逸。 客观方面,存在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这既包括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也包括虽然没有逃离现场,但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比如李四撞车后,没有救助伤者,直接开车跑了;或者王五撞车后把伤者送到医院,却在交警来之前溜走,这些都符合逃逸的客观表现。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这说明,肇事逃逸不仅会在事故责任认定上承担不利后果,还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也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比如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情况。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