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房二卖的情况下,如何认定出卖人与后买受人之间存在恶意串通?
最近遇到了一个一房二卖的纠纷,前买受人的利益似乎受到了损害,怀疑出卖人和后买受人存在恶意串通,但不太清楚具体该从哪些方面去认定这种恶意串通行为,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答。
展开


在一房二卖的情形下,认定出卖人与后买受人之间是否存在恶意串通,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 首先,要审查后买受人是否尽到了普通买受人必要合理的审慎注意义务。例如,是否了解房屋已经出售给他人的情况,是否对房屋的产权状况进行了合理的调查。如果后买受人在明知房屋已另有买家的情况下,仍然与出卖人进行交易,那么就可能存在恶意串通的嫌疑。 其次,看交易价格是否明显不合理。如果后买受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或者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购买房屋,而没有合理的解释,这也可能暗示存在恶意串通。比如,市场上类似房屋的价格普遍在每平方米1万元左右,而后买受人却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购买,且无法说明低价购买的正当理由。 再者,考察交易的具体过程和方式是否存在异常。例如,交易是否存在匆忙、秘密进行的情况,是否没有按照正常的交易流程和习惯进行操作。比如,正常的房屋买卖会有看房、协商价格、签订合同等一系列流程,而在涉嫌恶意串通的交易中,可能会跳过一些重要环节,快速完成交易。 此外,还需关注出卖人与后买受人之间是否存在特殊关系。例如,双方是否存在亲属关系、关联企业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如果存在这些特殊关系,且交易行为对前买受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那么恶意串通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从法律依据来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存在出卖人与后买受人恶意串通,损害前买受人利益的情形,该合同将被认定为无效。这是为了保护合法交易秩序和前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量案件中的各种具体情况,依据交易的一般习惯或特殊情况,对是否构成恶意串通作出认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