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合同应该怎么审查?


审查租赁合同可以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 首先是合同主体方面。要查看出租方和承租方的身份信息,像姓名、身份证号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是否准确完整。同时要核实双方有没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一般来说,双方得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是合法的法人、非法人组织等。要是有代理人签合同,那必须审查代理人的代理权限清不清晰,有没有授权委托书等证明文件。《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这就是审查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 接着是租赁物相关条款。要把租赁物描述清楚,包括名称、数量、质量、规格、用途等,防止产生歧义。而且对于租赁物的交付时间、地点、方式得有明确规定,还要约定交付时租赁物的状态以及检验标准。比如说租房子,就得明确房子位置、面积、装修情况等,以及什么时候交房、在哪交房、按什么标准验收等。 租赁期限与租金条款也很关键。租赁期限要明确具体的起止日期,如果有续租、提前解约等特殊情况,也得做出相应约定。租金金额要明确,支付方式,比如现金、转账等,支付周期,像月付、季付等,支付时间等都要详细规定,还要看看有没有租金调整机制。这是因为租金和租赁期限直接关系到双方的权益,《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规定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等条款,所以必须明确。 然后是维修与保养责任。要确定租赁期间租赁物的维修保养责任归哪一方承担。例如正常损耗由谁负责维修,因承租方使用不当造成的损坏责任怎么划分等。这样能避免租赁物出现问题时双方互相推诿。 违约责任条款也不容忽视。要详细列出双方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像承租方逾期支付租金、出租方未按时交付租赁物等,并针对每种违约情形约定合理的违约责任承担方式,包括违约金的数额或计算方式等,保障合同能够顺利履行。 最后还有其他条款,比如查看是否有关于转租的约定,要是允许转租,得明确转租的条件。合同解除的条件也要清晰,比如因不可抗力等特殊情况该怎么处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