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要判断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主体资格方面。劳动关系的主体具有特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或民办非企业等,另一方必然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而劳务关系主体不特定,可能是两个或多个平等主体,比如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等,并且法律法规对劳务提供者主体资格要求没那么严格。 其次是主体地位。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地位不平等,不仅有财产关系,还有管理与被管理的人身从属关系。劳动者要接受用人单位管理,遵守规章制度,听从工作分配和人事安排等。而劳务关系中双方是平等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只有财产关系,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而且劳务关系常常是“临时性、短期性、一次性”的。 然后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在报酬待遇上,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除工资报酬外,还有保险、福利等待遇,这是劳动法对用人单位规定的义务。劳务关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就只有劳动报酬,没有保险、福利。报酬支付周期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多以工资方式定期支付报酬;劳务关系报酬支付由双方约定,常一次性即时结清或按阶段支付。管理权限上,劳动关系中职工严重违规等,用人单位有权依规解除合同或进行绩效考核降低等处理;劳务关系中单位只有不再使用劳动者或要求其承担经济责任的权利,没有按规章制度处分的形式。 最后是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外责任上,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以用人单位名义工作,因劳动者过错导致的法律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关系中一般各自承担责任。 相关概念: 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管理下提供有报酬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务关系:指平等主体之间通过提供劳务获得对价的普通民事合同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