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合同纠纷中导致无效的情形都有什么


在买房合同纠纷中,存在多种会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 首先是合同签约方资质不足。简单来说,出卖房屋的人必须得是房屋真正的主人。要是不是房屋所有权人却卖别人的房子,那这个买卖行为就是无效的。比如,小王没经过房主同意,就把人家房子卖给了小李,这合同就是无效的。《民法典》等相关法律强调了合同主体需具备相应资格。 其次,采取欺骗、威逼等手段达成的协议无效。就是一方用欺骗或者强迫的方式,让另一方签订买房合同,这种合同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例如,开发商故意隐瞒房屋质量问题,骗购房者签合同,这合同就可能无效。依据《民法典》规定,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愿签订的合同可认定无效。 再者,恶意勾结损害国家及公众利益的买房合同无效。要是买卖双方或者一方和其他人一起,为了不正当目的,损害国家利益或公众利益,合同肯定是无效的。比如,为了逃避税费,故意做低房价签订阴阳合同,损害国家税收利益,这种合同就无效。《民法典》明确规定此类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然后,重大误解引发的协议也可能无效。就是说签订合同的时候,一方对合同里的关键内容,像房屋面积、性质等产生了严重错误认识,从而签订了合同,这种情况下合同可以被认定无效。 还有,滥用合法手续掩饰非法企图的合同无效。简单讲,就是表面上看合同手续合法,但实际上背后有非法目的,这样的合同也是无效的。 最后,触犯社会公序良俗或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买房合同无效。例如,买卖房屋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房屋交易条件等,合同都会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同样无效。 相关概念: 公序良俗: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公共秩序就是社会正常运转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等行为准则。 强制性规定:是法律、行政法规要求人们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规定,要是违反就会有相应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