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财产是否需要公证处的证明?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财产要我继承。我不太清楚继承财产的流程,不知道是不是必须要去公证处开证明才行。我担心没有公证处的证明,我的继承就不合法。想问问专业人士,继承财产到底需不需要公证处的证明呢?
展开


在我国,继承财产并非一定需要公证处的证明。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首先,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等方式。法定继承是指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的处理立有遗嘱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遗嘱继承则是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承受其遗产的继承方式。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这里并没有强制要求继承财产必须要有公证处的证明。 实际上,继承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财产继承。如果各继承人之间对于遗产分配没有争议,且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继承权,比如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遗嘱等,那么可以直接到相关部门办理财产过户等手续,而无需经过公证。例如,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产继承过户,只要提交合法有效的材料,就可以完成过户。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公证处的证明会带来便利。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具有较高的证明力。当存在多个继承人且对遗产继承存在争议时,或者遗产情况较为复杂时,办理继承公证可以明确各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后续纠纷。同时,一些机构可能更倾向于接受经过公证的材料,这样可以减少其审核的成本和风险。比如银行在处理存款继承时,可能会要求继承人提供继承公证书才会办理取款手续。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