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承诺的差价没签合同是否算数?
我通过中介找工作,中介口头承诺会补差价,但没签合同。现在中介不认账了,我很苦恼。我想知道这种没签合同的中介承诺在法律上到底有没有效力,能不能作为主张权益的依据?
展开


中介承诺的差价即便没签合同,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 首先,关于民事行为能力。作出承诺的中介及相关当事人需要具备法律规定的充分民事行为能力,一般来说就是要成年且精神状态正常。因为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作出的承诺才有可能在法律上被认可。例如,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中介作出的承诺,在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更有可能被视为具有法律效力;而如果中介是未成年人或者精神不正常,其承诺的效力就可能存在问题。 其次,承诺内容必须是真实意思表示,不能存在欺骗、威胁等不当因素。比如,中介不能在欺骗求职者说工作待遇很好、有高额差价补贴,等求职者入职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差价。如果存在这种欺骗行为,那么该承诺在法律上是难以被认可的。 再者,承诺不能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例如,承诺的差价不能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或者不能违反行业的相关规定。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该承诺也是无效的。 虽然没有签订正式合同,但如果有其他相关协议或者承诺书,同样可以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例如,有书面的承诺函,或者双方在某些文件中明确约定了差价补偿的相关事宜,那么在发生纠纷时,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来主张权益。另外,即便没有书面材料,一些能够证明中介承诺的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工资条、工卡、打卡记录等,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权益。例如,在聊天记录中,中介明确表示会补差价,这就可以作为证据。 总之,中介承诺的差价没签合同是否算数,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关键是要能够证明该承诺是真实、合法、有效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