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把净利润都用来给员工发工资了会有什么法律后果吗?


首先,我们来了解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净利润是指公司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也就是公司的税后利润。工资则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从法律层面来看,公司自主决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是其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所以,公司把净利润都用于给员工发工资,在工资分配自主权上,一般是不违反法律规定的。 然而,这里存在几个方面需要注意。在税务方面,工资薪金支出涉及到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于个人所得税,公司有代扣代缴的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如果公司足额发放工资却未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可能会面临税务机关的处罚。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这里的“合理”,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如果税务机关认为公司发放的工资不合理,可能会对企业所得税的扣除进行调整,要求企业补缴相应的税款和滞纳金。 另外,公司还有其他法定义务。例如,要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如果公司把净利润都发了工资,导致无法按时足额缴纳社保费用,员工有权要求公司补缴,劳动行政部门也会责令公司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会对公司处以罚款。 从公司财务和长远发展角度看,虽然法律赋予公司工资分配自主权,但把净利润全用于发工资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资金储备和后续发展。公司需要合理规划资金,确保在满足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能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