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后原地安置的物业费怎么算?


在了解拆迁后原地安置物业费怎么算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物业费的概念。物业费是指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向业主所收取的费用。 对于拆迁后原地安置的物业费计算,目前并没有统一的、专门针对此类情况的法律条文直接规定其具体算法。通常而言,物业费的计算主要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九条规定,建设单位依法与物业服务人订立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以及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依法选聘的物业服务人订立的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具有法律约束力。也就是说,如果拆迁安置小区有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或者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了合同,那么合同中约定的物业费计算标准和方式就对业主有约束作用。 一般来说,物业费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包干制,即业主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固定的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服务企业享有或者承担。另一种是酬金制,是指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按约定比例或者约定数额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服务企业,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结余或者不足均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 在拆迁原地安置小区中,有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者指导意见。例如,为了保障被拆迁人的权益,可能会规定在一定期限内给予物业费补贴,或者要求物业服务企业按照较低的标准收取物业费。这就需要被拆迁人关注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和质量也会影响物业费的高低。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了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那么相应的物业费可能会高一些。反之,如果服务内容和质量一般,物业费也会相对较低。所以,被拆迁人在遇到物业费计算问题时,可以先查看物业服务合同,了解其中的约定;如果对物业费有疑问,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或者相关的行业协会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