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权房排除妨害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排除妨害”这个法律概念。排除妨害指的是当他人的行为或者物品对我们正当行使权利造成阻碍时,我们有权要求对方消除这种阻碍。在小产权房的情境中,如果有人的行为影响了房屋所有者对小产权房的正常使用,比如在房屋内堆放杂物、设置障碍物等,房屋所有者就可以要求对方排除这些妨害。 对于小产权房排除妨害责任的判定,虽然小产权房的产权性质比较特殊,但在排除妨害的问题上,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这里的“权利人”在小产权房的情况下,一般是实际占有和使用该房屋的人。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合理合法地要求排除妨害,排除妨害的一方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只要这种妨害行为确实存在,并且影响了权利人对小产权房的正常使用,权利人要求排除妨害就是正当的权利行使。比如,有人未经允许在你的小产权房门口堆放建筑材料,导致你无法正常进出房屋,你要求对方搬走这些材料,这属于合理的排除妨害要求,你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 然而,如果在排除妨害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行为,就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在要求对方排除妨害时,采取了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给对方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那么排除妨害的一方就可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所以,在小产权房排除妨害的问题上,关键是要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因为不当行为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