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通常会有哪些医患纠纷?


医患纠纷指的是在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院之间因为对医疗服务、医疗结果等方面存在不同看法而产生的争议。在医院中,常见的医患纠纷有以下几种类型。 首先是医疗技术纠纷。这主要是由于医疗行为的结果未达到患者的期望,患者认为医院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比如医生误诊,把一种疾病诊断成了另一种疾病,导致患者接受了错误的治疗;或者手术操作失误,给患者身体造成了额外的伤害。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若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医院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次是医疗服务纠纷。这类纠纷与医疗技术本身关系不大,主要集中在医院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方面。例如医护人员对患者态度冷漠、缺乏耐心,在沟通病情时不细致,让患者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怀;或者医院的就诊流程繁琐,挂号、检查、取药等环节耗费患者大量时间和精力,引起患者不满。虽然这方面目前没有专门像医疗事故那样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判定责任,但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患者到医院就医,与医院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有义务按照合理的标准提供服务,若服务存在瑕疵,患者有权要求改进或获得一定补偿。 再者是医疗费用纠纷。患者可能觉得医院收费过高,或者对收费项目存在疑问。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被安排,或者药品价格比市场上同类药品高出很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如果医院违反收费规定,患者可以向相关部门投诉,要求医院退还不合理的费用。 最后是医疗伦理纠纷。这涉及到医疗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像未经患者同意擅自使用患者的身体组织进行研究;或者在告知患者病情时没有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患者心理伤害等。目前在我国,虽然没有统一的医疗伦理法典,但《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有一定要求,若医生违反伦理规范造成患者损害,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