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决定书下来后该怎么做?


当工伤认定决定书下来后,需要分情况来看下一步该怎么做。 首先,如果认定为工伤,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这是因为劳动能力鉴定能确定工伤造成的伤残程度,从而决定你能获得的工伤待遇。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做完劳动能力鉴定后,就可以根据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了。比如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在医疗和休养期间,工资按原有标准发放;住院期间,伙食补贴按当地规定执行。而且依据伤残等级,还能向用人单位索取伤残赔偿。 要是对工伤认定结论有异议,也不用着急。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些情况包括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等。 另外,如果没有被认定为工伤,而你又觉得不合理,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法律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来争取权益。 总之,工伤认定决定书下来只是工伤处理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流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概念: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