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的发票什么时候不能报销了?


在探讨开出的发票何时不能报销这个问题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看。首先,发票报销在企业内部通常会受到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很多企业为了便于财务管理和核算,会自行规定发票报销的时间限制。例如,有些企业规定发票开具日期起三个月内必须报销,超过这个期限的发票就不予报销。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财务核算混乱。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企业合理管理财务的一种方式,企业有权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这样的规则。 从税务方面的规定来看,目前并没有明确统一规定发票必须在多长时间内报销。但是,税法中有关于费用扣除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里强调了“实际发生”和“合理”。如果发票对应的费用是以前年度发生的,在本年度报销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时,可能会受到限制。比如,企业在2024年发生的费用,取得的发票在2025年才报销,如果金额较大且没有合理理由,税务机关可能不允许该费用在2025年的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是因为税法要求企业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费用应该在其实际发生的年度进行扣除。 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有认证期限的规定。虽然现在已经取消了认证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企业取得发票后长期不认证、不抵扣、不报销,可能会引起税务机关的关注,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而且,如果发票开具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发票信息与税务系统数据不一致等问题,也会影响报销。 综上所述,发票报销并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不能报销的时间点。在企业内部,要遵循企业的财务制度;在税务方面,要考虑费用扣除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及时报销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