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产权归属于谁?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等,不同类型的保障性住房,产权归属有所不同。 经济适用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根据相关规定,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廉租房是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的产权归政府所有,租户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 公租房即公共租赁住房,是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的产权一般归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承租人同样只有使用权。 限价房是一种限价格限套型(面积)的商品房,主要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限价房的产权和普通商品房类似,购房者拥有完全产权,但在上市交易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通常需要在一定年限后才可以上市,且上市时可能需要向政府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的产权归属要根据具体类型来确定。相关的法律依据主要有《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各地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