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点利益为什么要归于被告?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发现有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的情况。我不太理解这是为什么,明明有疑点,为什么不是进一步调查清楚,而是把利益给被告呢?这背后的法律原理和目的是什么呀?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疑点利益归于被告,也被称作“有利被告原则”,它是指当在刑事诉讼中出现对事实认定存在疑问,证据不够充分确凿的情况时,应当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裁定。简单来说,就是在案件存在疑问时,要偏向于被告一方。


这一原则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和价值。从司法公正的角度来看,它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面对强大的国家司法机关,如果不给予其一定的保护,很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让疑点利益归于被告,能够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确保司法程序的公平性。


从证据规则的层面来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当证据不能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存在疑点时,就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这其实就是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原则的具体体现。


此外,这一原则也有助于防止司法权力的滥用。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如果不遵循疑点利益归于被告原则,可能会导致司法机关为了追求定罪结果,而忽视证据的质量和合法性,进而侵犯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

存疑不能认定时疑点利益是否归于被告?

我涉及一个案子,证据方面存在一些疑点,有些事实不太能确定。我不太清楚在这种存疑不能认定的情况下,法律上是不是会把疑点利益都给被告啊?我想了解这方面的规定到底是怎样的。

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有哪些例子?

我最近在了解法律知识,对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很感兴趣,但不太明白实际中是怎么体现的。想知道有没有一些具体的例子,能让我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原则在司法审判里是如何运用的,希望大家能帮忙解答。

为什么证明责任由控方承担?

我涉及到一个法律案子,在了解相关情况时,发现证明责任是由控方承担的。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是出于什么法律规定和考量呢?希望能得到专业的解释,让我对这个法律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

言词证据无法相互印证,存疑时是否有利于被告?

我涉及一个案子,里面主要是言词证据,但这些证据之间没办法相互印证。我不太清楚在这种存疑的情况下,法律会怎么判,是不是会更倾向于对被告有利呢?想了解下这方面的法律规定。

疑罪从无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想知道在实际的司法过程中,如果遇到证据不充足,无法确定嫌疑人是否犯罪的情况,疑罪从无原则是怎么应用的,它的法律依据具体是哪些,能给我详细说说吗?

刑事案件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涉及一个刑事案件,听说有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但不太清楚它的法律依据。想了解一下这个原则在法律里是怎么规定的,依据的具体法律条文有哪些,这样能让我对自己的案件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

过错推定和无罪推定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我在看一些法律案例的时候,经常看到过错推定和无罪推定这两个词,但是不太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这两个概念在实际法律应用中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不禁止对被告有利的法律?

我在看法律相关内容时,看到说不禁止对被告有利的法律,我不太理解这一点。法律不是要公平公正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不会打破法律的平衡吗?我想知道背后的原因和相关依据。

“谁怀疑谁举证”是什么法律原则?

我在和别人发生纠纷的时候,对方说怀疑我做了某事,让我证明自己没做。我觉得应该是谁怀疑谁证明。我想知道这种“谁怀疑谁举证”在法律上叫啥,是哪条法律规定的,想弄清楚这个道理,避免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吃亏。

法院为什么不敢轻易作出无罪判决?

我最近在关注一些司法案件,发现好像法院很少会作出无罪判决。我不太明白这是为什么,是有什么特殊的规定或者考虑因素吗?我想知道背后的法律逻辑和原因,希望有人能给我详细解答一下。

未经审判能否确定一个人有罪?

最近在看一些法律相关的资料,对“未经审判不得确定有罪”这个原则有点疑惑。如果一个人被怀疑犯罪,但没有经过正式的审判程序,能否直接认定他有罪?这种情况下,法律是如何保障他的权益的?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释。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该如何处理?

我涉及一个案子,现在感觉案件事实不太清晰,证据也不太充足。我很担心这个案子最后会怎么判,也不知道法律上对于这种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是怎么处理的,想了解一下具体的处理方式和流程。

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是否适用于辩护方?

我最近在了解法律知识,看到存疑有利于被告原则,不太清楚这个原则在实际法律辩护中,是不是对辩护方也适用呢?我想知道在具体的案件里,辩护方能不能依据这个原则来为自己争取权益,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是怎样的,希望懂法律的朋友能给解答一下。

刑法为什么禁止类推解释与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情况?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看到刑法中有禁止类推解释和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规定,不太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些规定对司法实践有什么影响呢?希望了解背后的法律原理和意义。

一般疑罪从无是什么意思?

最近在看一些法律新闻,老是看到“疑罪从无”这个词,不太明白到底啥意思。自己对法律知识了解得不多,就想弄清楚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能给详细讲讲不?

刑法疑罪从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在学习法律知识的时候接触到了疑罪从无这个概念,很好奇它在我国刑法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确立实施的,想知道背后的时间节点和相关情况,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法律原则的发展历程。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有什么区别?

最近对法律概念有点迷糊,想弄清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到底有啥不一样。比如在看一些法律新闻时,有时说犯罪嫌疑人,有时又变成被告人了,就想知道这俩称呼是怎么划分的,在法律上都代表什么含义,他们的权利和面临的情况有啥差别。

中国疑罪从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想弄清楚疑罪从无这个原则在中国的起始时间。平时在新闻里看到一些案子,涉及到疑罪从无的情况,就很好奇这个原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法律中确立并实施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犯罪嫌疑人判定追溯是什么意思?

我在看一些法律新闻时,经常听到犯罪嫌疑人判定追溯这个说法,但一直不太理解。我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含义,在实际的法律场景中是怎么运用的,这对犯罪嫌疑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民事案件是否适用疑罪从无原则?

我遇到一个民事纠纷,在这个案子里有些事实不太清楚,证据也有点模棱两可。我就想知道,在民事案件里会不会像刑事案件那样采用疑罪从无的原则来处理呢?要是证据不足的话,会怎么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