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额拨款编制人员会下岗吗?
我是一名差额拨款编制的工作人员,最近单位效益不太好,我很担心自己会下岗。想了解一下,从法律角度来看,差额拨款编制人员有没有下岗的风险呢?这种编制的稳定性如何?
展开


差额拨款编制是指单位的经费来源一部分由财政拨款,一部分靠单位自身的收入来维持运转。对于差额拨款编制人员是否会下岗这个问题,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一般情况下,差额拨款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这意味着在正常履行合同的情况下,编制人员的岗位是有一定保障的。而且,事业单位解聘工作人员需要有法定的情形和程序。 其次,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编制人员也可能面临下岗。比如,单位因为政策调整、经营不善等原因需要进行改革或精简人员时,可能会涉及到人员的调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此外,如果工作人员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失职渎职等,单位也有权依法解除聘用合同。 最后,即便面临单位的调整,相关部门也会尽量保障编制人员的权益,可能会通过转岗、培训等方式来妥善安置人员。所以,虽然差额拨款编制人员存在一定的下岗风险,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普遍和随意发生的,单位解聘人员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和相关程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