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劳动仲裁该如何维权?


在工伤情况下通过劳动仲裁维权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法律途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相关步骤和要点。 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确定你所受伤害属于工伤范畴的重要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如果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等材料。 接着是劳动能力鉴定。在工伤认定完成后,等伤情相对稳定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将作为确定赔偿标准的重要依据。 之后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了。在拿到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后,如果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就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适用本法。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材料。 在仲裁过程中,要注意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证据可以包括医疗记录、工资条、考勤记录、证人证言等。同时,要按时参加仲裁庭审,遵守仲裁庭的纪律。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规定,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