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纠纷如何进行仲裁赔偿?


工伤纠纷仲裁赔偿是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工伤赔偿问题产生争议的一种法律途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申请仲裁前的准备工作。劳动者要确认自己是否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形,应当认定为工伤。您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医院诊断证明、事故现场证人证言等,以证明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您所受的伤害属于工伤。 接着是申请仲裁阶段。劳动者需要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等内容。在申请时,还需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并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后,会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受理,会在受理后的5日内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组成仲裁庭。被申请人需要在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的10日内提交答辩书。 之后进入仲裁审理阶段。仲裁庭会在开庭5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3日前请求延期开庭,但是否延期由仲裁委员会决定。开庭时,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辩论,提供证据等。仲裁庭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查明事实,分清责任。 最后是仲裁裁决。仲裁庭在审理结束后,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裁决书会在作出之日起15日内送达双方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总之,工伤纠纷仲裁赔偿需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劳动者要注意及时收集证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请,并积极参与仲裁审理过程,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