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赠与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在法律层面,房产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房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当出现某些特定情形时,该合同会被认定无效。以下为你详细介绍房产赠与合同无效的五种常见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欺诈就是故意欺骗对方,让对方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前提下签订合同。胁迫则是通过威胁、强迫等手段,使对方不得不签订合同。如果这种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该房产赠与合同就是无效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时,合同直接无效。 第二种情形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这是指赠与人和受赠人双方相互勾结,为了谋取私利而签订赠与合同,从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为了逃避债务,将房产赠与他人,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按照《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三种情形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就是说,赠与双方表面上签订的是合法的房产赠与合同,但实际上是为了实现非法目的,比如为了洗钱等。这种情况下,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这种虚假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四种情形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房产赠与合同的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等公共利益,那么该合同就是无效的。比如,将房产赠与用于开设非法赌场等违法活动的人。社会公共利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任何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法律的认可。 第五种情形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里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如果房产赠与合同的内容违反了这些强制性规定,合同就会无效。例如,违反了关于房产交易的强制性税收规定等。《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